新飞衰落始末:管理落后错过多元化变革
“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如今可以改作“新飞冰箱卖得好,不如新飞罢工组织得好”。
停工事件终于告一段落,外界纷纷对工会的组织和谈判能力给予好评,对比富士康园区种种暴力和血腥活动的报道,新飞展现出昔日国企员工的高觉悟,高素质,如果它能被更专业的企业收购,或者招募到优质的管理团队,想必不难止住衰落的势头。
国际化路线没错,毛病在管理层无能
新飞罢工之所以能控制那么好,主要是因为它和富士康的劳动结构不同。在利益分配的层面上,这两家企业都应算作“血汗工厂”,它们正处在高度繁荣和资不抵债的两个极端,富士康的基本工资是新飞四倍有余,但巨大的出货量并没有给普通员工带来更多奖金和分红;新飞则是陷入滞销加削减成本的恶性循环,员工抱怨最多是“工资十年没涨”,但十年前就已上岗的员工已经享受过当时远远高于行业标准的工资红利,它的利润急剧下降是在丰隆接手之后,而同期的海尔,格力,美的几家名牌企业也都处于转型和调整期,新飞改制已是势在必行。
新飞老员工心中还留存着国企时代的光荣记忆,这家企业曾经没有所有者,也没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干部和员工间没有壁垒,而满溢着“革命兄弟”般的创业激情,他们甚至可以不拿加班费干活而且随传随到,这在市场经济时代简直不可想象。丰隆的人以“旧模式不能适应国际化”为借口清洗以前的领导班子,实在难以服众,而且他们带来的管理模式反倒更落后了,粉碎了国企时代创业那批人所信仰之公有,公平的近似于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倒退为使日企陷入深刻危机的金字塔式官僚体制,分权但责任不明,与员工粘合差,生产效率并士气低下。怪不得不少老员工质疑:难道国际化意味着管理混乱?
多元化对策不是竞争失败的黄金降落伞
海尔,格力,美的都是崛起于供应不足的时代,他们充分享受了政策,市场,人口三大红利,安全度过一段高利润的稳定成长期,它们也全都意识到更多企业加入竞争后,单品类企业将会面临竞争力不足和同质化困境,于是主动谋求转型。
但新飞慢了一步,它是市场变化的跟随者,而非变化的推动者。海尔是在核心业务取得绝对优势以后,围绕其产品和渠道进行有组织的扩张,所以即便发展附属业务失败,营业额也不会有严重缩水。美的走了另一条路,即全面铺开,靠兼并扩大规模。格力没有急于多元化,但它搞自主研发和创牌的投入要比多元化更高。反观新飞,则是在核心业务衰退以后才开始向空调发展,但彼时海尔,格力,美的三家早已将市场瓜分殆尽。
同行预测一个品类里最多容纳三个主导品牌,果然一语中的,当年的“冰箱四朵金花”除了坚决多元化的海尔之外已经全部覆灭,可知多元化不是失败企业的救命稻草。新飞于二十世纪末一度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但它既没有顺势专业化,又没有将这些优势外溢到其它品类,并形成强大的品牌认知。
新飞的命运,亦如供应匮乏时代叱咤风云的多数国企,一旦红利耗尽就迷失自我,体制僵化,迷信外资,缺乏创新动力,不敢主动求变。新飞最珍贵的资产是它储备下来的一批老员工,以及“只要你有好产品我就是你客户”的潜在用户群,他们共同保留着国企时代的美好回忆。新飞的陨落不在技术,不在资金,不在市场,而只输在管理层,如同乔布斯回归之前苦苦挣扎的苹果,它只需要一位英雄,一个心智健全的管理团队就能重振雄风,像李东生所说,“鹰的重生”。【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