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方式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11项配套政策;山东、河北、海南、黑龙江等省份已经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许多地方在出台配套措施的同时,更因地制宜发展了支持范围,加大了扶持力度,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一)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中小企业能否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从资金实力、市场渠道到人才筹备等方面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较弱,因此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中小企业具有更现实、更直接的意义。”安徽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琼峰说。
索伊公司是安徽省“861”项目工程,也是六安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支持,几年来索伊发展的步子越迈越大,今年前8个月公司销售额已接近20亿元。
在全国,与索伊类似的有着良好成长环境的中小企业不在少数。在江苏,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四级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大厅随处可见,在每个大厅都可以看到江苏省政府印制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文件汇编。“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江苏突出了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需。”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郗同福说。
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湖南省今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困难企业实行4项政策,即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4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
在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今年以来园区内就有10多家中小企业成功进入了北京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名单,这些企业承接的24项重大建设工程累计金额31.03亿元。
(二)
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科技型企业,起步时仅有3名员工,2009年已实现总收入1.7亿元,成为上海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公司总经理郑小群说,公司入驻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后,享受了3年的税收政策优惠。此后,公司还陆续争取到上海市、区的各种优惠政策,终于一步步站稳了脚跟。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许多地方像上海这样对企业给予了财政扶持。今年8月,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最高可获150万元政府财政资助。吉林省在今年初就出台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25项优惠政策,对从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每增加1亿元,给予3万元奖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设立了“开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扶持资金”,对获得担保贷款并按期还款的企业按照担保金额的1.5%给予企业担保费补贴扶持。
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融资渠道窄、产品服务缺、抵押担保难、成本风险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今年,山东省发布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全省试点首期设立34家小额贷款公司。江苏省把2010年定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年”,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新增小企业贷款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三)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山东、广东等许多省份已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信息网,收集和筛选中小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建立网上中小企业产品供需信息库,推广网上产品展示、网上采购、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和网上服务等。山东省统计数据表明,信息化对山东企业效益增长贡献率超过25%。
创业园区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摇篮。成立于1990年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业、集成电路业、数字电视业、电子商务业、动漫网游业六大主导产业,为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在创新营销方式、开拓市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给予了具体支持。广东曾组织10万家企业开展“广货北上”,一些政府采购专门安排一定比例购买中小企业产品或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